农六师五家渠市地处天山东段北麓,准噶尔盆地东南缘。东起中蒙边境的北塔山,西临玛纳斯河,南倚天山,北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312国道、216国道和吐乌大、乌奎高速公路横贯东西,北疆铁路穿越垦区南端。全师总面积8310平方千米,耕地16.71万公顷。师部驻五家渠市。垦区幅员辽阔、地貌多样。高山、丘陵、平原兼具,绿洲、沙漠、戈壁并存,汇集了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农六师是一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老部队,它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27年的黄麻农民起义,后组建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第一师,由徐向前任师长。其后依次改编为红九十一师、新四旅、十七师,历经中国武装革命的全过程。1953年6月,十七师更名为农六师。1954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归属兵团建制。
50多年来,几代军垦战士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用汗水和智慧,使昔日荒凉的戈壁荒漠变成了片片绿洲,万顷良田。改革开放以来,农六师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农六师坚持贯彻“稳粮增棉,保证糖油”的方针,加大了调整作物结构的力度,形成了东、中、西叁个各具特色的产业区,培育了四大支柱产业。
经过50多年的发展,到2005年底,农六师总人口29.54万人,社会从业人员10万人、团场19个、直属工交建公司13个、直属流通公司7个、直属科教文卫等事业单位30个。实现生产总值33.85亿元,人均收入11022元。全年粮食总产20.76万吨,棉花总产12.79万吨,油料总产1.02万吨,甜菜总产6.44万吨,水果总产1.57万吨。年末牲畜存栏106.11万头,肉类总产4.14万吨。工业生产总值达9.49亿元。进出口贸易额达12556万美元。
农六师地处西部大开发重点发展的天山北坡经济带,是自治区经济腹心产业转移的承接区,是融湖光山色、田园绿洲、大漠浩海、民族风情、军垦特色为一体的乌鲁木齐城市圈的生态后花园,也是绿色特色农副产物的输送基地。在加速经济建设的同时,农六师注重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把环境建设和旅游资源开发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近年来退耕还林还草0.67万余公顷,并建造沿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一线的“叁北”大防护林。与此同时,各项社会事业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全师拥有中等职业学校6所,普通中学33所,普通小学38所,幼儿园19所。医疗卫生机构64个,其中医院26所,卫生防疫站21个,门诊部1个。有线电视台20个,电视转播台(站)3个,调频广播电视台20个。
农六师师部所在地,在清末民初只有杨、冯、杜等5户人家,为种地从老龙河引出一条水渠,人称“五家渠”。经过两代军垦儿女的开发建设,五家渠现在已成为一座颇具规模的军垦新城。2002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为支持兵团的建设与发展,批准五家渠按师市合一的管理体制设市,2004年1月19日,五家渠市正式挂牌,这为农六师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必将进一步促进师市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目前,师市人民正以崭新的精神面貌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迈进,兵团屯垦戍边事业将在新时期谱写出新的篇章。
发表于 @ 2008年09月12日 16:39:00 |点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