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九师位于新疆西北准噶尔盆地西部边境地区,全师所辖11个团场分布于塔城地区三县一市境内,师部驻额敏县城。垦区总人口7.11万人,其中在岗职工2.03万人;土地总面积4240平方千米,耕地面积6.6万公顷。垦区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适宜种植喜凉作物,是新疆重要的粮、油、糖、肉、毛生产基地,具有发展天然绿色食品的广阔前景。
1957年3月,农七师在塔城、额敏一带开发新农场。1958年10月,塔额总场正式成立,下设叁个分场。1962年“伊塔事件”发生后,遵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兵团党委的要求将执行“叁代”任务的人员和第叁管理处各分场职工全部迁往边境一线,建立了7个边境农场,形成边境农场带。1969年4月,组建农九师。1975年5月,撤销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农九师也随之解体,改为塔城地区农垦局。1981年12月,兵团建制恢复,农九师于1982年4月恢复原建制。
经过40多年的风雨历程,农九师经济、文化和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005年,实现生产总值7.5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达3.35亿元,第二产业1.46亿元,第三产业2.72亿元。实现进出口贸易总额1378万美元。近年来,师党委认真贯彻兵团党委“1+3”文件精神,从实际出发,提出“强牧、增糖、兴草、兴贸”的八字方针,积极推进“精种3.3万公顷(50万亩)耕地,加工50万吨甜菜,扩种3.3万公顷(50万亩)苜蓿,出栏50万只标畜”的工作目标。结构调整成效显著,甜菜、打瓜、薄荷、玫瑰和土豆等特色种植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亮点。在“赶着牛羊奔小康”的方针指导下,大力实施“家家户户见牛羊”和“家家有畜示范连”工程,畜牧业稳步快速发展,牲畜存栏头数由1969年的8.96万头(只)发展到2005年的60.22万头(只)。以农副产物深加工为主的龙头公司——西裕糖业有限责任公司、新丰粮油工贸公司、绿晨牧业集团等初具规模,农业产业化 经营向纵深发展。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蓬勃勃,小康连队建设争先恐后,十星级文明户评比活动扎实有效。近年来,全师被评为兵团级文明单位17个,被评为兵团级小康连队10个。各项社会事业也取得全面进步,建立了师电视台,创办了“西陲时报”,宣传教育工作深入人心。全师广播电视、电话覆盖面现已达90%以上。1999年以来的危旧住房改造工程使9004户农牧工喜迁新居。科教兴师战略扎实推进,节水灌溉、果品保鲜、胚胎移植等一批先进适用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现有科技示范连49个,科技示范户1892个。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培养出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目前,全师拥有成人大专院校1所,成人中等专业学校3所,农业广播电视学校1所,在校成人学员1405人:普通中学13所,职业中学1所,小学13所,在校中小学生17418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6%。有医疗卫生机构30个,专业卫生技术人员792人。疾病预防、卫生监督监测水平有很大提高,形成了覆盖全垦区的疾病预防控制网络。职工收入明显提高,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2005年,全师在岗职工平均收入8387元(不含庭院收入)。以养老、失业、医疗保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险体系基本形成,有21710人参加了养老统筹,19948名职工参加了失业保险.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支付率100%,社会化发放率100%。工伤、生育保险稳步发展,覆盖面进一步拓宽。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新成绩,2005年全师就业人数达2.95万人,在岗职工人数达2.03万人。
发表于 @ 2008年09月12日 16:35:00 |点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