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日产幕无线码一二三四区

兵团农机化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机械化

你现在的位置:中文日产幕无线码一二三四区首页>>农机博客>>兵团农机化>>——农机制造论坛>>

新疆农机发展状况及趋势收藏

一、农机化发展形势 党的十七大以“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题,明确提出了解决好“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强调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强调“要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回良玉副总理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农业机械化是农业发展中一件带有方向性的大事,农民对农机作业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农业对农机应用的依赖越来越明显,现在已经到了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的阶段”。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推进农业机械化是转变农业生产方式的迫切需要,也为振兴农机工业提供了重要机遇。加快推进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稳步发展经济作物和养殖业机械化。加强先进适用、生产急需农业机械的研发。完善农业机械化税费优惠政策。继续实施保护性耕作项目。扶持发展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和农机专业服务公司。加强农机安全监理工作”。自治区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了2008年要确保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收350元以上,农业增加值增长7%以上的发展目标,这些既为农机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又对农机化发展提出了全新的更高的要求。 根据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评价标准,将农业机械化发展分为初级阶段、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主要用两个评判指标:一是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二是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中级阶段是指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跨入40%并提高到70%,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由40%降低到20%的发展阶段。据统计测算,到2007年底,我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达到41%,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已降至38%左右。这标志着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在2007年已经由初级阶段跨入了中级阶段。 这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历程中一次历史性跨越,意义十分重大。一方面,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跨过40%门槛,说明农业生产方式发生重大变革,机械化生产方式由原来的次要地位转化为主导地位,我国农业机械化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将向更大规模、更广领域、更高水平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已降低到40%以下,说明我国农业发展方式发生重大转变,由原来依赖和占用人力资源向依靠科学技术和现代农业装备转变。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符合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增机、减人”的趋势不可逆转,对农机装备和农机作业的需求将呈现出刚性增长的态势。发展将呈现以下三个方面的主要特征: 一是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从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来看,中级阶段的发展速度总是比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都快。建国以来,我国用50多年时间完成了农业机械化初级阶段的使命。目前,我国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的物质技术基础、组织运行基础、实践认识基础都已具备,进入了快速成长期。农机装备总量快速增长,农机作业水平快速提高,农业机械化技术快速普及将成为中级阶段的显著特征。二是发展质量不断提高。农机产物的先进性、可靠性、适应性、安全性进一步增强,农机具配套比进一步提高,逐步向高质量、高科技、高性能、低能耗、低排放和多功能的方向发展。农机装备水平由注重数量增长向注重结构优化转变,更加注重农机产物配套技术集成和资源综合利用。三是发展领域不断拓宽。围绕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机械化生产由粮食作物向经济、饲料作物拓展,由耕种收环节机械化向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机械化延伸,由种植业向畜牧业、渔业、林果业、设施农业和农产物加工等领域进军。   中级阶段也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矛盾凸显期,主要矛盾是日益增长的农业机械化需求与农机有效供给不足的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有效供给不足问题。我们必须把握中级阶段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要特征和主要矛盾,明确工作方向。 就我区来说,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达到73%,在全国名列第二,处于领先地位。农机经营服务模式既有地方一家一户小规模经营,也有兵团农场规模化、公司化经营,分户经营和规模化经营形式并存,这在全国也是少有的。但从我区农机化发展现状来看,农机化发展整体水平不高,尚处于体制转型、机制创新、体系建设、装备更新的关键时期,全面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任务还异常艰巨。 农机化发展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农机装备结构不合理,动力机械多、配套农具少,小型机具多、大中型机具少,低档次机具多、高性能机具少,农机“三多三少”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二是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农机鉴定、推广、监理、培训体系服务手段落后,服务功能不强,特别是一部分乡(镇)农机推广服务站濒临“线断、网破、人散”局面。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缓慢,农机经营服务社会化程度相对较低;三是农机化发展不平衡。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导致南北疆地区农机化发展不平衡。我区种植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程度已经达到了73.18%,但林果、畜牧、设施农业以及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依然较低,玉米机械收获、棉花机械采摘依然是薄弱环节,这些领域仍然占用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此外,由于我区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缓慢、转移空间小,农牧民素质低、技能差,转移能力弱,这些因素都制约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农民增收;四是在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实施过程中,部分地区存在没有严格按照三个文件、五项制度、十大程序进行规范操作,没有完全做到公开、公平、公正等现象;五是我区农机生产公司大多规模小、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弱,林果、特色农业急需的机械产物有效供给不足,远不能满足发展现代农业的迫切需要。这些困难和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农机化发展政策 1、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是国家重要的支农惠农政策。中央农机购置补贴从2004年开始实施,已连续实施4年,从当初的0.7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20亿元,翻了近5番,可以说取得了“四两拨千金”的巨大作用,为提高现代农业设施装备水平发挥了突出作用。2007年,中央财政区安排我区农机购置补贴专项资金6200万元是上年的3.44倍。全疆80个县(市)获得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覆盖面达96.5%,县均安排资金30-160万元不等。国家共投资6200万元,项目县(市)争取到地州、县(市)两级财政配套资金共计1710多万元,吸引农民自筹资金27075.2 万元,共购置农业机械装备10599台,其中拖拉机3250台(80马力以上大马力拖拉机1225台),耕整地机械4056台,播种机械2686台,收获机械175台,其他机械432台。享受农机购置补贴的农机户和农机服务组织达6002人(户)。 自治区财政安排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500万元,其中500万元用于农机服务体系建设,180万元用于组建林果机械化作业服务队,其余资金安排在40个县(市)实施购机补贴。完成补贴购机3489台,受益农机户和农机服务组织2849个(人)。 今年中央给我区安排的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达到了2个亿,比历年来投入的总和还要多很多。今年的农机购置补贴规模较去年扩大了3倍,机具补贴种类范围进一步扩大,在农业部规定的9大类33种的基础上允许地方自行增加不超过5种的其它机具,可以用中央资金进行补贴,10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和高性能青饲料收获机的单机补贴额度也由去年的**高不超过5万元提高到今年的**高不超过8万元,大型自走式棉花采摘机单机补贴额度**高可以达到20万元。所以今年我区的农机化发展形势是历年来**好的。这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空前重视和大力扶持,必将有力地促进我区农机化事业迈入加速发展的轨道。与去年相比,2008年农机购置补贴将呈现五大变化:一是投入规模扩大。二是实施范围扩大。农机补贴将覆盖所有农业县(区)和农场。三是补贴机具种类增加。去年以前我们的农机购置补贴是7大类24种农机,今年扩大到9大类33种,另外,还在这个基础上每一个省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增加5种补贴的农机品种。第三是提高标准,原来单机**多只能补5万元钱,今年可以补到8万元钱,大型的棉花采收机械达到20万元。同时,玉米收获机挤奶机械、林果、设施农业机械纳入年度补贴范围。四是管理更趋规范。加大和严格选型招标工作力度。五是补贴重点更加突出。在抓好粮食生产关键环节所需机械补贴的同时,重点推进玉米收获机械、林果、设施农业大棚卷帘机械;南疆三地州扩大到小型拖拉机和机械。 重点农机购置补贴的产物是国家调整农机装备结构意向的明显表达,对于农机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导向作用。 2、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年本)(鼓励发展的农机条目包括:在农机产业中,与现行目录相比,新目录更加重视农业机械在发展现代农业中的地位,被列入鼓励发展类别的农机相关条目达到10多条。首次提出要鼓励发展油菜收获机械,并对50马力以下的拖拉机制造项目进行限制,没有农机项目被列入淘汰类。新目录鼓励发展的农业类别中,与农机相关的条目包括:旱作节水农业、保护性耕作、生态农业建设、耕地质量建设以及新开耕地,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农作物秸秆还田与综合利用(包括青贮饲料、秸秆氨化养畜、还田、气化、培育食用菌等),农林牧渔产物储运、保鲜、加工及综合利用,农机具连锁经营,特色农牧业及加工业,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推广使用,设施农业等。此调整指导目录对于农机的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3、新疆政府 新政办发〔2007〕11号《转发自治区经贸委对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实施意见的通知》 在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的重点中提出: “依托新农村建设,积极发挥我区现有农牧业机械制造产业基础和研发、创新等技术优势,大力发展新型农牧业机械装备。重点发展新一代半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玉米联合收割机、饲(牧)草收割机、甜菜收割机、采棉机、农作物桔杆收割机等收获机械及残膜回收等净土机械;围绕自治区建设特色农牧产物生产基地,着力发展特色林果、畜产物和农副产物精深加工装备以及实施退耕还林、保护性耕作和节水灌溉等机械装备;采取引进、联合等方式,积极开发和组装30马力以上大中型拖拉机,推进农业机械化,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和优质服务”。明确农机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方向。 4、国务院即将出台“对于加快农机化发展的意见”和自治区人民政府都也将出台“对于加快新疆农机化发展的意见”。已经多次征求意见,进展顺利。两文件的出台必将进一步推动农机工作又好又快的发展。 三、新疆农机发展趋势及特点的基本描述 1、拖拉机发展趋势为向两头发展:即向大马力和小型、微型发展,但是增长**快的是大中马力,100马力以上增长速度**大25%(实际要超过30%);履带拖拉机需求逐渐上升 ;小拖市场基本平稳,与全国的全面萎缩不同。 2、农具类:联合整地机、 旋耕机、 动力驱动耙、精量播种机需求旺盛,这两年得到真正的大面积推广。 3、玉米青贮、收获机比较旺盛,保护性耕作和节水灌溉机械推广应用进程明显加快。 4、棉花收获机(采棉机) 已经国产化,可以投入生产,番茄花收获机、移栽机、棉花打顶机、残膜回收净土机械、甜菜收获机还不太成熟。但是农业生产急需。 5、林果业、特色、设施农业机械急需且缺少成熟机具,剪枝机,植保机,施肥机(挖穴施肥),果品分级 包装 灭菌 烘干机械 有效供应不足。 6、马铃薯播种机、收获机、打瓜取籽机已趋成熟,打瓜收获取籽联合作业机也已经问世,且有较大需求。 四、新疆大宗农业机械及生产公司、农机装备及结构情况 1、新疆大宗农业机械分为动力机械即主机(拖拉机)和配套农机具。近几年,主机(拖拉机)需求量**大;配套农机具需求量大的为犁、联合整地机、旋耕机、播种机(尤其是棉花播种机)、农挂喷雾机。60%以上的农业机械由外公司生产,主机(拖拉机)主要由区外公司生产,配套农机具我区仅仅生产近一半。我区公司生产的产物主要为农艺变化频繁或是技术含量底的产物,主要在配套农机具。如:棉花播种机(农艺变化频繁,)、采棉机、液压翻转犁、剪羊毛机、割草机、捆草机(方圆、捆)农挂、铡草(粉碎)机、秸杆粉碎还田机、联合整地机、喷杆喷雾机和动力驱动耙,其中棉花播种机(农艺变化频繁,)、采棉机、液压翻转犁、剪羊毛机、割草机、捆草机、联合整地机、动力驱动耙、玉米青贮、收获机是我区的优势产物在全国领先。尤其是棉花铺膜播种机、大型液压翻转犁和玉米青贮收获机,在全国占绝对领先的地位。 我区农机生产公司上千万产值的近130家,去年自治区农机工业生产总值达到了11.07亿元,农机销售总额达到22.93亿元。这些公司主要集中在乌鲁木齐市、阿克苏市、石河子市、喀什市、奎屯市和玛纳斯县、库车县等,大多是民营、私营和个体公司。除新疆机械研究院,中国收获集团总公司,科神农机,新疆农机化所等不多的公司有比较强的自主研发能力外,大多规模小、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弱。 2、全区农机装备总量,农机装备结构:2007年全区农机总动力975.85万千瓦,农机固定资产总值106.75亿元,分别较去年增长6.1%、16.85%。拖拉机拥有量达到45.36万台,增长7.1%。其中大中型拖拉机12.62万台,增加2.01万台,增长19%。100马力以上3439台,增加689台,增长25%。小型拖拉机32.74万台,增长1.6%,大中型拖拉机增长率约是小型拖拉机的6.62倍;大中型配套农机具21.15万台(架),增长19.7%;小型配套农机具49.15万台(架),增长4%,大中型配套农机具是小型配套农具增长率的5倍。此外,节水灌溉类机械4394套,增长16.8%;畜牧业机械7.96万台,增长2.2%;林业机械1908台,增长62.52%,特色农业机械5095台,增长27.2%,增速均创历史新高。(新疆农机局 裴新民)


发表于 @ 2008年03月19日 15:54:00 |点击数(

旧一篇:充分发挥优势,积极打造新疆农牧机械制造基地 | 新一篇:对于发展农业装备制造业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