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国产粮食机械发展“短板”:可靠性稳定性!
国产粮食机械发展“短板”:可靠性稳定性!
当前,我国粮食加工技术和装备水平虽然日益提高,但仍然存在自主创新能力薄弱、低水平重复建设、高端产物依赖进口等问题。记者了解到,一些大型粮油龙头骨干公司使用的先进设备国产化率较低,多采用国外的大型自动化装备。因此,提高国产设备制造水平成为推动我国粮食加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
目前,我国粮食加工设备制造业虽然取得了不俗成绩,但受资金、技术装备水平等因素制约,整体水平还比较落后,产物技术含量低,高精尖重大装备主要依赖进口。&濒诲辩耻辞;必须着力推进粮油机械制造自主创新,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粮食加工成套设备,打破受制于人的局面。&谤诲辩耻辞;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相关负责人说。
记者了解到,一些大型粮油龙头骨干公司使用的先进设备国产化率较低,多采用日本、瑞士、意大利等发达国家的大型自动化装备。与国产设备相比,进口加工装备可靠性、稳定性和安全性更高,使用寿命更长。可靠性和稳定性低是国产粮食加工设备**明显的&濒诲辩耻辞;短板&谤诲辩耻辞;。实际上,国产装备在技术性能、产物质量和成套性等方面,都与国外设备存在较大差距。
具体来看,国产设备除了稳定性和可靠性低外,还存在无故障时间短、安全性差、造型落后、外观粗糙、基础件和配套件寿命短等问题;同时,高技术应用少,生产线自动化程度较低,产物单机多、成套流水线少,通用机型多,结构简单、技术含量低的产物多,高技术附加值的产物少。
专家表示,造成国产加工设备制造水平低的原因很多,从公司自身来看,国内粮机制造公司普遍存在资金匮乏、研发能力薄弱、装备落后等问题;一些生产公司缺乏严格、标准的规范要求,做工粗糙,导致产物可靠性低、故障率高。
目前,国内一些粮机生产公司通过技术改造,不断提升粮机制造水平,但是大多数公司仍停留在相互仿制和低端恶意竞争的层面。从行业发展来看,我国在粮食加工设备基础理论、通用技术方面的研究不够,导致粮食加工机械研发缺乏基础技术支撑,严重影响我国粮机制造水平和产物创新能力提高。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