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北京:“叁种模式”破解秸秆去哪儿难题
北京:“叁种模式”破解秸秆去哪儿难题
由于&濒诲辩耻辞;大城市,小郊区&谤诲辩耻辞;的特点,北京市将其农业发展定位为都市型现代农业,农业的经济功能逐渐向生态及社会功能转变。近些年来,北京地区饱受雾霾等极端污染天气影响,建立&濒诲辩耻辞;绿色北京、宜居城市&谤诲辩耻辞;成为每个首都人民的愿望。作为农业部门,首当其冲就是解决农作物秸秆堆积、焚烧带来的水体污染、大气污染等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在于破解秸秆去哪儿的难题。在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链条中,机械化处理秸秆是其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北京市农业部门积极探索,依托农机合作社等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逐步形成了以延庆、怀柔、顺义为代表的叁种秸秆处理模式,一方面为秸秆去哪儿找到了出路,另一方面也为农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苍产蝉辫;秸秆捡拾打捆作业
&濒诲辩耻辞;延庆模式&谤诲辩耻辞;
&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解决秸秆收集难问题
每年粮食收获完成之后,秸秆处理的问题都是**恼人的。尽管,老百姓也明白秸秆能制作成肥料、饲料等产物,但秸秆焚烧现象仍旧屡禁不止。是什么原因造成农民放弃将秸秆变废为宝的机会呢?&濒诲辩耻辞;对于普通农民来说,秸秆收集、拉运难度大,成本也高。普通农户没有先进设备帮助,想要将田间地头的秸秆收集起来难度太大,不如一把火烧了省事。&谤诲辩耻辞;北京市农机试验鉴定推广站高级农艺师熊波告诉记者,&濒诲辩耻辞;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从事秸秆加工处理的公司不愿意把钱花在每年只能用一两个月的秸秆收集设备上,再加上农田分布比较分散,秸秆运输的成本也比较高,公司更是难以承受。&谤诲辩耻辞;由此可见,要实现秸秆综合利用,关键在于解决秸秆收集拉运的问题,只有找出一条可持续运行的秸秆收储运模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秸秆综合利用的问题。
秸秆运输到公司后,将秸秆进行粉碎
找准了这个&濒诲辩耻辞;痛点&谤诲辩耻辞;,北京市农业部门经过多年的技术研究和模式探索后,根据北京地区农业生产特点和发展方向,依托农机合作社,以市场化、社会化为核心,建立了一套可持续运行的秸秆收储运模式。&濒诲辩耻辞;该模式采用&濒蝉辩耻辞;农户+农机合作社+秸秆用户&谤蝉辩耻辞;的运行方式,在作物收获后,农机合作社利用秸秆捡拾打捆机进行秸秆打捆回收作业,并支付给农户一定的报酬,再由农机合作社将打捆后的秸秆集中出售给秸秆用户,用于加工秸秆肥料、饲料或燃料等。&谤诲辩耻辞;熊波说
&苍产蝉辫;翻倒有机肥,进行好氧发酵
同时,熊波为记者算了一笔账,农机合作社收集秸秆支付给农户每亩20&尘诲补蝉丑;40元,加上机器折旧费、人工费、拖拉机作业的油费、打捆绳费用等,合计成本每亩在70元左右,还需根据秸秆用户距离远近,加上适当的运输费用。而玉米秸秆市场销售价格约为300&尘诲补蝉丑;600元/吨(受季节影响,若具备贮藏条件,可贮藏至5&尘诲补蝉丑;10月销售,价格较高),正常情况下,平均3亩地可以捡拾打捆1吨玉米秸秆,折合每亩地秸秆销售收入为100&尘诲补蝉丑;200元。据此计算,使用秸秆打捆机收获秸秆,每亩地利润约为30&尘诲补蝉丑;130元,每作业1万亩便可给农户带来20&尘诲补蝉丑;40万元的收入,给农机合作社带来30&尘诲补蝉丑;130万元的利润,效益十分明显。
在该模式下,农机合作社负责给农户解决净地问题,农户还可以得到20&尘诲补蝉丑;40元/亩的秸秆销售收入;对秸秆需求公司来说,不用购置价格较高的打捆机、粉碎机、运输车等设备,省去很大的设备资金投入,也不用为找秸秆来源发愁;对农机合作社来说,由于农业生产的季节性,每年的11月至来年的2月是休闲时间,没有作业任务,而秸秆打捆业务可以填补这部分空白,使得农机合作社全年有活干、有收入,拓宽了业务面。正是由于这种模式有这么多的好处,所以短短几年便在北京大面积地推广应用了起来,由于该技术模式首次在延庆区成功运行,因此又被称为&濒诲辩耻辞;延庆模式&谤诲辩耻辞;。
&濒诲辩耻辞;怀柔模式&谤诲辩耻辞;&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秸秆变身优质饲料
根据以往经验,北京地区的秸秆综合利用难点基本都集中在山区半山区等大型机具难以进入的地区。这些地区存在大量的玉米秸秆,且得不到有效利用,存在堆积焚烧的隐患。针对山区半山区等地区难以转运出来的玉米秸秆,北京市农业部门建立了一种行之有效的玉米秸秆饲料化利用技术模式。
从营养价值来看,玉米秸秆含有30%以上的碳水化合物、2%&尘诲补蝉丑;4%的蛋白质和0.5%&尘诲补蝉丑;1%的脂肪,经过适当处理后,可供牛羊等食草动物食用,是一种理想的饲料来源。&濒诲辩耻辞;该模式采用&濒蝉辩耻辞;种植户+农机服务组织+养殖公司&谤蝉辩耻辞;的运行方式,由农机服务组织将农户田里的秸秆收集打捆,再将收集来的秸秆捆直接销售或将秸秆膨化加工成饲料销售给养殖公司,从而实现了秸秆的饲料化利用,而且农户、农机服务组织均可取得收益,养殖公司也有了质优价廉的饲料来源,可谓一举叁得。&谤诲辩耻辞;熊波介绍道。因为该技术模式首次在怀柔区成功运行,所以又被称为&濒诲辩耻辞;怀柔模式&谤诲辩耻辞;。
&濒诲辩耻辞;&濒蝉辩耻辞;怀柔模式&谤蝉辩耻辞;的经济效益十分明显。&谤诲辩耻辞;熊波告诉记者,&濒诲辩耻辞;以怀柔区近年来配备的秸秆膨化机为例,该机具每套单价为21万元,但国家补贴50%,怀柔区还补贴30%,相当于用户只要出4.2万就可以购买一台这样的设备。生产作业时购买秸秆原料及收集运输费用约300元/吨,再加上人工、菌剂、打包膜、电费等费用,秸秆膨化饲料加工成本合计不到400元/吨,按目前市场上膨化饲料价格650&尘诲补蝉丑;800元/吨计算,每加工1吨秸秆膨化饲料,可盈利250&尘诲补蝉丑;400元左右效益非常高。&谤诲辩耻辞;
成品有机肥,准备配送
&濒诲辩耻辞;顺义模式&谤诲辩耻辞;
&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秸秆成有机肥料原料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居民对新鲜蔬菜及肉蛋奶等农产物的需求逐步提高。尤其是近两年,北京地区农业发展大力提倡&濒诲辩耻辞;调粮保菜&谤诲辩耻辞;,果蔬类经济作物发展势头迅猛。所以,秸秆废弃物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粮食作物秸秆,大量的蔬菜残叶烂果、畜禽粪污等废弃物也急需处理。
针对这一问题,北京市农业部门探索建立了利用蔬菜残叶烂果、畜禽粪污等废弃物加工有机肥的技术模式,并成功在顺义区试点运行,所以又称其为&濒诲辩耻辞;顺义模式&谤诲辩耻辞;。据熊波介绍,该模式主要采用好氧堆肥技术,将作物干秸秆、畜禽粪污、蔬菜残株烂果等农业废弃物按一定比例混合后联合堆肥,在好氧条件下,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废弃物,生产生物有机肥料。产出的有机肥料回用于农田生产,用来种植玉米、小麦、蔬菜等农作物。待农作物收获后,一部分秸秆通过青贮黄贮等方式加工为饲料,用于畜禽养殖,产生的畜禽粪污与另一部分秸秆继续用于生产有机肥,从而实现了种养加循环、一二叁产融合。
据了解,&濒诲辩耻辞;顺义模式&谤诲辩耻辞;主要通过&濒诲辩耻辞;农业生产者+农机合作社+有机肥加工厂&谤诲辩耻辞;的运行机制,由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将农作物秸秆、蔬菜残枝等秸秆废弃物收集拉运至有机肥加工厂,有机肥加工厂负责后续处理加工。在以往的秸秆废弃物处理中,由于农业生产区域分散,秸秆难以集中收集,再加上秸秆堆积密度较大,运输成本较高,公司难以盈利,导致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很难持续进行。而&濒诲辩耻辞;顺义模式&谤诲辩耻辞;通过&濒诲辩耻辞;政府购买服务&尘诲补蝉丑;村镇配合堆放&尘诲补蝉丑;公司收集拉运&谤诲辩耻辞;的运作方式,委托农机合作社等经营性服务组织负责秸秆收集拉运,既解决了农户秸秆堆积的问题,又拓宽了经营服务组织的业务范围,还保证了秸秆用户的原料来源,实现了叁方利益**大化。&濒诲辩耻辞;该模式主要是政府通过作业补贴的形式,充分调动市场参与秸秆收集拉运的积极性,以此促进秸秆综合利用工作长期平稳发展。&谤诲辩耻辞;熊波解释道,&濒诲辩耻辞;政府补贴资金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分捡运送补贴。由各村组织人员负责秸秆及蔬菜废弃物的初步分捡,去除其中混入的石块、塑料薄膜等杂质,并将分捡好的秸秆及蔬菜废弃物运送到指定收集点。此部分补贴按照实有蔬菜面积直接补贴给各镇政府,每亩补贴40元;二是拉运及粉碎补贴。由经营性服务组织负责废弃物的拉运及后续的粉碎加工作业,补贴费用为每亩160元。此部分补贴按照实际作业面积直接补贴给经营性服务组织。&谤诲辩耻辞;
&濒诲辩耻辞;顺义模式&谤诲辩耻辞;同样具有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熊波说:“以有机肥加工公司每天加工200吨有机肥(含水率30%)为例,可消纳蔬菜废弃物200吨(含水80%),干秸秆30吨(含水10%),牛粪200吨(含水65%),同时根据需要添加腐殖酸、微量元素等辅料,再加上拉运费、机械作业费、人工费、后期包装费等成本,在该技术模式下,生产出有机肥的总成本为424.4元/吨。按有机肥市场售价600元/吨计算,每生产1吨有机肥利润为175.6元/吨。一个年产4万吨的有机肥加工厂,年利润可达702.4万元。”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