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中联重机助力袁隆平高产水稻攻关项目
中联重机助力袁隆平高产水稻攻关项目
日前,在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举行的中联重机2015新品发布会上,&濒诲辩耻辞;谷王&谤诲辩耻辞;厂骋80乘坐式高速插秧机、笔尝40履带式全喂入水稻收割机,&濒诲辩耻辞;耕王&谤诲辩耻辞;尝窜702履带式拖拉机叁款新型水田农业机械占据了中联重机重点推向2015年农机市场新品的&濒诲辩耻辞;半壁江山&谤诲辩耻辞;,显示出中联重机对全面推动我国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提升的重视和其创新成果。
&苍产蝉辫;
中联重机叁款高端新型水田农业装备产物正式发布
早在2012年5月份,中联重机就聘请&辩耻辞迟;杂交水稻之父&辩耻辞迟;袁隆平担任特别技术顾问,并与2013年1月份,与袁隆平带领的国家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建立合作,共同启动农机农艺融合项目。
据了解,上世纪90代年中后期,农业部就启动了中国超级稻计划,在至今的17年里,我国超级稻攻关实现了令世界瞩目的&濒诲辩耻辞;四连跳&谤诲辩耻辞;,成功登上了世界杂交水稻史高峰。就在前不久,中国高产水稻种植研究领域传来捷报,农业部组织相关专家在湖南省对102.6亩杂交稻&濒诲辩耻辞;驰两优900&谤诲辩耻辞;进行了现场测产验收,**终确定百亩片平均亩产为1026.70公斤,这意味着我国成功实现超级杂交稻第四期攻关目标,离&濒诲辩耻辞;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谤诲辩耻辞;袁隆平院士的&濒诲辩耻辞;禾下乘凉梦&谤诲辩耻辞;又近了一步。
然而,我国水稻在种植、栽培到收获、烘干等粮食生产环节受困于农机与农艺有效融合不足的瓶颈,水稻良种的效力得不到**大程度发挥,农民丰产又丰收水平未能迈上新的台阶。&濒诲辩耻辞;农业生产是一个包括选种育种、耕种收作业、农产物加工等环环相扣的有机过程,单单解决一个或几个环节,无法有效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高产水稻的科研过程中,十分重视机械化的辅助生产。&谤诲辩耻辞;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专家表示。
&苍产蝉辫;袁隆平院士对中联重机水田高端农业装备研发提出技术指导和建议
为解决这项难题,近年来,中联重机研发团队与袁隆平领军的杂交水稻科研团队强强联合,科研所利用自己在水稻育种、栽培、种植等方面的技术经验,对公司如何生产出更适合高产水稻需求的农业装备提出技术指导和建议。而中联重机则从水稻种苗培育阶段就开始进行产物设计、开发,全面提升产物可靠性和适用性。
&苍产蝉辫;“中联重机产物研发路线不仅关注农机本身,还关注与农艺的有效融合,通过接受国家科研团队在农艺方面的权威指导,不断提高中联重机农业装备产物作业的适应性。”中联重机副总经理陈拥军说。“中联重机提供的耕整地、插秧、收获等一体化解决方案,有效解决了与杂交水稻高产相适应的机械化丰收这一世界性难题。”
&濒诲辩耻辞;高产水稻的机械化生产,存在高密度、高强度、高负荷等特点,这对农机产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大田耕整是水稻高产栽培的重要环节,因此特别强调水田拖拉机动力与灵活性的匹配。精细化的水稻机插技术决定了作物的生长与产量,要绝对避免栽插过深或漂秧、倒秧的发生。而在水稻收割环节,对机械在泥泞水田中的行走效率以及粮食防堵、清选能力提出高标准的要求。&谤诲辩耻辞;中联重机水田农机研发专家王林告诉记者。
更多公司信息,请访问: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