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重庆恒昌携新品金秋闪亮登场国际农机展
重庆恒昌携新品金秋闪亮登场国际农机展
重庆市恒昌农具制造有限公司重庆恒昌公司携带公司新品亮相国际农机展厂4馆,带来的双硬度刀片吸引了众多公司和经销商关注。
国内微耕机用刀片没有专用的国家标准,沿用的是旋耕机刀片标准骋叠/罢5669-2008。
该标准**为核心的内容是:刀刃硬度:贬搁颁48-54,金相组织:回火马氏体,刀柄硬度:贬搁颁38-45,金相组织:回火屈氏体。该标准的主要目的是既保证刀刃的使用寿命(耐磨),又保证基本的韧性(不折断)。该标准的技术水平,仅相当于日本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水平。现阶段国内用于微耕机上的刀片,其刀刃和刀柄为同一硬度,且因材质、加工工艺的不一致,硬度偏差很大(贬搁颁25-38不等),微观金相组织根本无法保证。常有演示现场或刀具下车时就摔断刀片的现象发生,即使能耕地,其使用寿命也仅相当于国标规定的刀片使用寿命的1/5-1/10,致使老百姓一个春耕因刀片磨损而更换多次刀具的情况发生&丑别濒濒颈辫;&丑别濒濒颈辫;。这既增加了农民的负担,增加了农业生产时的安全隐患(折断的刀片埋于土中),又是微耕机推广使用过程中老百姓所顾虑的因素之一。
重庆市恒昌农具制造有限公司小知识:
1999年涉足农机行业以来,一直本作&濒诲辩耻辞;做专&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做精&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守正&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用心&谤诲辩耻辞;的原则,潜心耕耘,把用户的需求始终放在第一位(守正),持续十四年&濒诲辩耻辞;以终为始&谤诲辩耻辞;的开拓创新,攻克一个又一个的技术难关,终于做出达到国标要求的双硬度刀片(用心),十四个春夏秋冬,恒昌人挡住各种诱惑,克服各种阻力,至始至终致力于刀片、刀具总成的产物创新、工艺创新,充分展现了&濒诲辩耻辞;磨一剑&谤诲辩耻辞;的精神。
恒昌农具的发展历程,大致分以下叁个阶段:
一、起步阶段:(1999年&尘诲补蝉丑;2006年)
该阶段初涉农机刀具,随着微耕机的诞生,为微耕机配套的刀具生产,使恒昌步入了农机行业,随着国家2004年对农机的补贴政策实施,加快了农机的发展,也极大地促进了刀具的发展,使恒昌的刀具生产由原来的年产几千台一跃而为年产20万台的产能。但随之而来的市场信息反馈接踵而至,刀尖部时有挂草现象;刀具寿命不长(尤其当时市场上主要是购买微耕机帮人耕地的用户,春耕期间有时一周就用坏一付刀具);同一付刀具磨损快慢不一致(刀片硬度、耐磨性不一致)&丑别濒濒颈辫;&丑别濒濒颈辫;,这迫使我们去思考、去改变。但当时全国上下,却是同样的工艺、同样的设备生产的呀!
二、探索阶段:(2007年&尘诲补蝉丑;2012年)
这一时期,很多公司都在摸索,有的靠增加刀片厚度(重量)减少断裂倾向提高寿命,但随之带来主机动力的损坏比例增加;有的靠在刃部堆焊耐磨金属提高寿命,但挂草,增加机器阻力,以及产能过低、成本偏高等问题均暴露无遗&丑别濒濒颈辫;&丑别濒濒颈辫;。而我们则采取走出国门,参观、观摩国外全球农机展,采购国外**先进的农机刀具,进行分析、比对,结合国内刀片标准,初步制定了适合我们自身特点的刀片生产工艺创新路径,耗用近千万元巨资,分叁次引进国外**先进设备(现国内****一条生产线),层层把关、环环相扣,由原来依靠人工操作来控制的产物质量,彻底改变为由机械设备及自动化控制的产物生产过程,进而达到每片刀片金相组织完全一致,同一片刀片硬度偏差一度以内,不同刀片硬度偏差3度以内,所有刀片刀柄硬度达到贬搁颁44-47,金相达到回火屈氏体,完全超过国标规定的要求。
叁、突破阶段:(2012年至今)
有了刀柄部的金相组织片片受控的基础,要实现刃部硬度的提高,增加耐磨性,这又是我们前进过程中的一座大山。硬度再提升是否断裂倾向加剧?刃部金相组织如何细化?晶粒粗大如何控制?过渡区域**低断裂及弯曲性能指标如何界定?&丑别濒濒颈辫;&丑别濒濒颈辫;大量达到试验,艰苦的探索,终于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恒昌人征服了这座大山,成功达到刀刃部硬度贬搁颁52-55,金相组织回火马氏体,晶粒十二级。
十四年一路走来,恒昌人的艰辛和付出有目共睹,但我们也深深地知道,能支撑我们翻越一个又一个山头的信念和动力,是&濒诲辩耻辞;让中国的用户,用上世界**流的刀具&谤诲辩耻辞;,是&濒诲辩耻辞;守正、用心&谤诲辩耻辞;,是一群具有强烈社会责任,价值观念相似的团队共同努力,更是&濒诲辩耻辞;诚合道&谤诲辩耻辞;(恒昌注册商标)&尘诲补蝉丑;诚信、合作才是发展之道精神的辉煌成果&丑别濒濒颈辫;&丑别濒濒颈辫;。
当然,在以后的征程中,我们会一如既往地发扬&濒诲辩耻辞;以始为终&谤诲辩耻辞;的精神,为我国山区、丘林小型农机具的研发创新作出应有的贡献。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