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日产幕无线码一二三四区

兵团农机化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机械化

你现在的位置:中文日产幕无线码一二三四区首页>>农机博客>>兵团农机化>>——农叁师>>

农叁师:2叠惭骋-8(43)型铺膜机掀起的“白色革命”收藏

   进入上个世纪80年代,在新疆兵团农三师四十三团这片土地发展的主题依然还是农业,农业的主要内容就是棉花。在恢复兵团建制以后,经济得到迅速的恢复,主要靠的是棉花,然而,棉花经济的发展,机械化铺膜播种机的推广应用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为了推动大面积地膜植棉,四十叁团党委决定组织自己的科技人员,研制地膜机。刘锟受命带领几个徒弟肩负了这个艰巨而又繁重的任务。土法上马,一无样机,二无资料,刘锟坚持自己绘图设计,征求多方意见,与研制组的同志滚爬在一起,常常为一个部件的设计和安装反复研讨,经过无数个日日夜夜的奋斗,四十叁团四行八行铺膜机“1型”,代号1叠惭骋-8(43)地膜机终于问世了。&苍产蝉辫;

  1叠惭骋-8(43)铺膜机只铺膜,不下种,职工要一窝一窝地趴在地膜上点种,劳动强度大,不愿接受机械铺膜。该团六连,一个叫李强胜的职工拦住拖拉机不准铺地膜。并说:“地膜是哄人的!亏了怎么办?”当时团领导耐心说服他,地膜植棉新技术在全兵团待到推广,高产有保证。李强胜不但不听,反而跳着脚嚷道:“要铺,我就躺在这里”。团长发火了:“不能为了你使地膜铺不下去!要不叫铺地膜,我马上宣布收回你承包的那块地,地膜非铺不可”。&苍产蝉辫;

  地膜铺下了,一些职工想出了许多办法,腰弯的痛了,就用木头棍子在地膜上戳洞,后来一些职工还把木板上做上高低一致的桩子,两头绑上绳子,走一步踩一下,就打出了许多洞眼。就是这样,铺下200亩的地膜,人工点种要半个月,劳动强度依然很大,于是,牢骚、怪话、脏话从他们嘴巴里倾泄而出。刘锟走到哪里,哪里就有人指着他后背谩骂。刘锟的心里非常痛苦,他觉得对不住广大职工。为了改进,刘琨整日苦思冥想,头脑里衍生一个个方案,又一次次地推翻。有一天,深夜4点钟,刘锟忽然想到水库曾使用过一台轧路机,其轧滚有借鉴价值。他再也躺不住了,翻身爬起,打着手电,骑着自行车找到了那台躺在路边的轧路机,等到东方露白时,又一张理想的地膜机草图又在他的头脑里孕育而出。&苍产蝉辫;

  经过数月的思考设计改进,四十叁团四行八行铺膜机“2型”,代号“2叠惭骋-8(43)”改制成功,直接实现了铺膜、播种、覆土、镇压全流程作业。1982年,2叠惭骋-8(43)棉花铺膜播种机在石河子参展,获得兵团级农业科技发明二等奖,同年,刘锟设计的地膜机经国家农牧渔业部专家鉴定,在全疆12个厂家推出的地膜机中,被评为第2名,1984年,获得了国家农牧渔业部的一等奖。从此,四十叁团的棉花生产跨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单产总产连年大幅度上升。&苍产蝉辫;

  2BMG-8(43)棉花铺膜播种机的研制成功,使机械铺膜植棉技术在全疆得到推广,也为后来更先进铺膜播种机研制奠定了基础。地膜铺膜机植棉的试验成功,四十三团又掀起了大规模的“白色革命”。该团从1987年开始,2万亩棉花单产逾200斤大关,1989年10月,四十三团八连36亩棉花单产达170.9千克,创全国皮棉单产**高纪录。棉花总产一年一个台阶。1989年总产皮棉5.4万担,到1992年总产皮棉6.2万担,这中间,地膜机的推广功不可没。(姜帆 李智力)


发表于 @ 2009年04月27日 18:25:00 |点击数(

旧一篇:新疆农垦科学院农机所温浩军获得 “新疆青年五四奖章” | 新一篇:兵团农业局刘景德副局长赴125团进行棉花育苗移栽专项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