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中文日产幕无线码一二三四区首页>>农机博客>>罗晓>>宏观视野>>
(推荐)
&苍产蝉辫; 世界看好中国 中国走向世界
日前有媒体报道讲,目前在世界上还没有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农业大国中,农机化发展的新亮点优选中国。媒体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有充足理由作支撑。笔者捧读了媒体报道后认为,其立足理由有四个方面。
一是中国的可耕地牧地之和总量**多,农畜产物产量多项世界第一,但农业机械化水平还较低,农业劳动者很多,农产物国际竞争力不强,农机化发展潜力巨大。美、欧、日等许多国家都看好中国农机市场,一些着名的外国农机公司也纷纷进入中国农机市场。
二是中国已经开始实施现代化建设第叁步战略部署,“十五”计划已明确提出“推进农业机械化”。减少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进程正在加速。
叁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要提高农产物的国际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必然要求改变传统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加入奥罢翱后,有利于先进农机产物和技术的引进,有利于根据奥罢翱规则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财政支持,只要正确把握和努力应对新的机遇和挑战,一定会促进农业机械化向新的高度健康发展。
四是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已经有几十年的基础,已经进入快速发展的成长期。不仅有加快发展的需要,而且具备了快速发展的能力。“九五”期间,我国农机总动力平均每年递增3300多万千瓦,农机固定资产原值平均每年增加240亿元,就是农机化加快发展的先兆。而且购置农业机械化投入,有93%是来自农民,政府财政投入只占2.9%。说明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农民的需要,农民也有购置农业机械的能力。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为实现现代化宏伟目标,政府会加大对农机化的促进力度,增加农机化投入。政府的支持、引导力度加大与民间的积极性结合,在未来几十年内,中国将成为世界上农业机械化发展**快,**有活力的地区之一。
根据农业资源和产出总量对全国10个农业大省(河南、山东、四川、河北、江苏、安徽、湖南、黑龙江、湖北、云南)和根据农业产出效率和农民收入对10个农业强省(区、市)(北京、上海、江苏、天津、辽宁、吉林、黑龙江、湖北、内蒙古、浙江)进行对比分析,参考农机市场和展销信息,可以看出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五大趋势:
一是总量增长与结构调整并行,在总量增长中调整结构,在结构调整中实现总量增长。我国农业10强与世界先进水平比较,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农业劳动生产率、产业结构和农民收入都还有很大差距,农业大省比农业强省又有不小差距。要缩小差距,由弱变强,实现又大又强,必须增加农机化投入。因此,农机化发展必然是总量增长与结构调整相互依存、互相促进。在结构调整中,农机产物市场和作业项目出现有进有退现象是正常的,发展过程就是矛盾运动、新陈代谢、除旧布新或推陈出新的过程,我们要看清方向,掌握主动,有所为有所不为,促进农业机械化在有进有退的优化调整中健康发展。
二是在农业结构优化调整中,各地主要农产物向生产过程机械化和产业化经营结合发展。即由生产环节机械化向生产过程机械和产业化发展,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促进农业机械化上新的台阶。过程机械化与产业化结合发展,是农机化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紧密联系的必然要求。这一态势使中国大地上农业机械化显示出五彩缤纷、各具特色的区域性特征,朝着发挥优势、注重效益、形成特色的方向发展。
叁是对农机产物的需求显示出要优质、可靠和多样化的态势。农民要求农机产物先进实用,可靠、安全。**气的就是该干活时故障多,甚至不安全。随着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实施,农业机械化由种植业向畜牧业、养殖业、农产物加工业全面发展,由大田农业向设施农业发展,种植业机械化由粮食作物机械化由小麦向水稻、玉米、大豆发展,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积极推进资源节约型、生态环境保护型和农业基础建设机械化项目。因此,对农机产物需求多样化已形成新的潮流,当前正在主攻农机化发展中的“瓶颈”技术和空白项目。需要多样化,给农机化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扩大了发展空间和领域,也带来了难题。农机市场上已经出现需要的新产物求大于供,供不应求、无货、有钱待机的现象。多样化的需求要有一定规模相应,技术引进、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要跟上,才能得到发展。
四是政府管理部门正努力转变职能,加强指导、调控、监督和服务,提高工作效率,正努力进行农机化市场建设、技术标准、质量认证建设、信息网络建设和法制建设,为农机化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苍产蝉辫;
五是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进入了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发展新阶段。既适应扩大内需,促进我国农机化发展的需要,又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形势,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和国际合作交流。在新一轮全球经济转移浪潮中,制造业向我国转移的态势日趋明显,中国正成为亚太制造中心,成为“亚洲工厂”。与此趋势相适应,努力把中国物美价廉的农机产物和优质、高效的农机化服务推向国际市场,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农机市场,是我们为世界农业机械化发展做贡献的好机会。中国与世界在农机化方面的经贸合作与交流将全方位和深层次的展开,在竞争中求发展、求进步,在互利合作中实现“双赢”,中国将成为世界**重要的农机市场和农业机械生产基地,世界看好中国,中国走向世界已经成为新的时代潮流,我们必须抓住机遇,为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做出贡献。
(据人民网)
发表于 @ 2008年07月08日 21:02:00 |点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