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中文日产幕无线码一二三四区首页>>农机博客>>罗晓>>国际化经营>>
(推荐)
外资公司和内资公司出口结构的变化
来源: 科技日报
10年前劳动密集型产物既是内资公司出口**多的产物项,也是外资公司出口**多的产物,从出口比重看,劳动密集型产物出口在外资出口产物中占的比重甚至高于在内资公司出口中的比重。然而10年后,劳动密集型产物仍然是内资公司出口中所占比重**高的产物,高技术产物的份额尽管增加了3个百分点,但与外资公司比起来,差距更大了。相比之下,高技术产物已经成为占外资出口一半以上的第一大类产物,而劳动密集型产物占外资出口的比重减少了23个百分点,已失去昔日的主导地位。尽管缓慢,但中国内资公司出口向技术密集型产物转移的趋势还是比较明显的,特别是中等技术产物的出口比重有了较大的变化。
与早期重商主义执着地追求货币(金银)的流入一样,追求贸易顺差仍然是国家对外贸易政策不可忽视的政策目标,贸易收支至今仍然是评估一国贸易效益的重要指标,特别是在论证外资在一国经济中的作用时,外资公司进出口活动的收支平衡仍然是一个比较敏感的问题。当考察外资公司是否改善了一国的国际收支时,至少要考虑叁个问题。一个是时间因素,另一个是外资公司的导向问题,第叁个涉及外资公司与中国本地公司的关联程度。就时间因素来说,外资进入初期,为建立必要的生产能力,资本货物的进口需求比较大,进口比较集中,此后资本货物的进口仍会持续,但规模、速度会有所放慢,取而代之的是供生产、加工用的原材料和中间产物进口。因此,初期外资公司的贸易收支更可能呈现逆差,但到中后期,外资公司的贸易收支能否转变为顺差,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外资公司的投资导向,另一个是外资公司与本地公司关联程度。外资公司的投资导向从对贸易收支的影响角度看,可分为出口导向型和东道国市场导向型。如果一国的外资是出口导向型为主,那么贸易收支实现顺差的可能性就大的多,反之,如果一国的外资主要以开发和占领东道国市场型为主,那么贸易收支实现顺差比较困难。但在这两种情况下实现顺差的可能性及大小还取决于外资公司与东道国当地公司建立的关联程度。关联成绩度越高,外资公司使用东道国的投入就越多,实现顺差的可能性就越大;反之,高度依赖母国或其他外国供应商的投入品,即便是出口导向型公司贸易收支也很难平衡。
发表于 @ 2008年07月24日 18:13:00 |点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