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中文日产幕无线码一二三四区首页>>农机博客>>红兴隆北雁现代化农机>>百家讲坛>>
振兴现代农机流通的思考与建议 |
|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叁农”,出台了一系列扶农、支农、惠农以及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措施,农机行业乃至农业机械化事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流通,作为社会再生产过程的一个主要环节,连接着生产与消费,处于“中介”地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生产和流通的关系发生了战略性的转变,其主要标志是:社会经济运行从生产决定流通,转向流通决定生产,流通对生产的控制和导向作用越来越明显;流通在引导消费、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等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流通已经从末端行业变成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支撑。 现状和问题 “十五”以来,随着各级政府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农民收入增加,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民购置农业机械的热情高涨。特别是一大批种粮大户、农机使用大户和农机合作经营组织迅速成长和壮大,以及跨区作业的拉动,农机市场购销两旺。但是,自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占市场主导地位的国有农机流通体制打破以后,国有农机公司纷纷改制重组,大批民营农机流通公司快速成长,加上生产公司自建的营销网络,以及物资、农资、农机推广、科研等部门也参与农机经营,形成了目前农机流通公司经济成分多元化的局面。从公司数量来看,全国具有一定规模的农机流通公司近万家,大大超过了计划经济时期的省、地、县国有农机公司2600多家;从销售规模来看,绝大部分属中小公司,超过亿元销售额的仅有几十家,5亿元以上的不足10家,2006年百强流通公司共计销售额180多亿元,仅占全国农机流通行业销售农业机械及相关涉农机电产物总额的10%左右;从经济效益来看,普遍较差;从地域分布来看,发达地区国有公司改制早,民营公司发展快,在欠发达地区形成一定经营规模并取得较好效益的公司更少,部分国有公司仍未完全改制,举步维艰;从流通业态来看,一些新型、现代流通方式如连锁、配送、代理店、品牌店、4厂店开始出现,但总体上来说,还是维持传统的经营模式,管理和技术水平比较落后,流通的组织化程度和效率不高;从市场规范来看,诚信、品牌、服务理念滞后,市场秩序仍需进一步规范,假冒伪劣和坑农现象仍然存在。 主要表现在:一是整个农机流通行业集中度明显偏低,缺乏有实力的大型农机流通“龙头”公司。无论从资金规模、销售能力、服务水平,还是营销策略、管理模式上,普遍散、小、差、落后,经营设施简陋,无法与现代工业生产相匹配,无法与境外经销商相抗衡,无法满足现代农业生产的要求。 二是经营理念、现代流通意识淡薄。大部分农机流通公司仍维持传统的经营模式,连锁、代理、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发展缓慢,流通效率低,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和规模效益,因而难以扩大再生产。 叁是农机营销特别是整机经营准入制度难以推行,规范农机流通秩序举步维艰。经销商鱼龙混杂、参差不齐,谁都可以开公司卖农机,部分公司忽视服务、忽视品牌、忽视质量、忽视零配件供应,导致恶性竞争,市场秩序比较混乱。 四是虽然农机有形市场已经成为农机流通领域的重要流通业态,但在政策支持以及区域布局、经营管理、服务水平等方面与现代流通和广大农民选购农机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对农机有形市场的改造、提升和规范管理尚未真正列入议事日程,取得真正实效。 五是信息交流、信息服务相对滞后。现代流通中,信息是公司开拓市场、决策市场、拓展服务的重要依据。虽然大家都需要信息,但一方面许多公司对信息重视不够,另一方面许多公司又不愿交换公共信息和数据,使得行业统计、数据分析工作难以开展,市场信息不畅,极大地影响了农机事业的发展。 六是缺乏相应的政策扶持。长期以来,国家把农机流通行业按竞争性行业对待,而忽视了农机流通行业面对“叁农”所承担的培训、推广、服务、维修等功能的公益性和社会责任,除了享受免增值税,没有得到其他政策扶持,因而绝大多数农机流通公司极其困难,部分效益较好的公司,其主业已不是农机经营。 主要措施和建议 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提出振兴现代农机流通,推进农机流通现代化的主要措施是: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振兴现代农机流通”办公室,宏观管理和指导农机流通业振兴和发展,争取政策扶持和政府支持。 依靠全国农机流通行业的联合、合作,振兴农机流通业。通过必要的联合、配合、协作,整合现有流通网络,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做大做强农机流通公司,净化农机市场,真正销售先进适用、经济安全、节能环保的农机具,确实为农民提供质量优良、价格合理的产物以及优质的服务。 面对新形势、新局面、新任务和新举措,如何建立健全新型的农机流通体系,推行现代流通方式,振兴现代农机流通,提出如下建议:制定农机流通发展规划,确定农机流通发展目标,加强农机流通理论的研究,改善农机流通和生产的关系;倡议实现叁“大”,即大农业、大生产、大流通,生产与流通平等合作,互利互惠,实现共赢;提升农机流通公司核心竞争力,建立农机产物售后服务平台和信息服务平台,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作者:崔本中 系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会长) |
发表于 @ 2008年12月19日 14:46:00 |点击数()